close

IMG_0025.JPG  





因為看了無辜的朋友留下來的柏林旅遊書

發現很有趣的導覽行程~防核輻射地下掩體(the Bunker)導覽


就位於THE STORY of BERLIN柏林故事館內

本人對防核輻射地下掩體導覽行程非常有興趣

跟預計長住柏林的雷孟同學前往這兒一探究竟



IMG_0187.JPG 




前往THE STORY of BERLIN柏林故事館當天又溼又冷

這種天氣在室內看展覽是最棒也最正確的選擇 裏頭有暖

當天匆忙的從CAFE前往位於動物園站附近的柏林故事館

搭乘S-Bahn在Zoologischer Garten(動物園)站下車

沿著西柏林最主要的購物大街Kurfürstendamm走 一邊看著門牌號碼

外面很冷身體開始流汗這種感覺~不舒服!!

走了近十分鐘總算看到這個招牌 滿明顯的嘛

地下有紅色的腳印指標 跟著走就來到門口耶



IMG_0175.JPG



THE STORY of BERLIN柏林故事館的門票不便宜啊~

成人票十歐元 優待票八歐元

門票含防核地下掩體導覽行程

現場有中文導覽手冊可借 還是免費的~6



IMG_0004.JPG




THE STORY of BERLIN柏林故事館是個多媒體化的展覽館

借由各種巧妙佈置的場景 模型 照片展示及多媒體影像

讓人可以親身體驗德國的首都~柏林 分成23個展廳

從1237年形成貿易中心到1989年柏林圍牆被推倒的每個歷史時期



入場時把門票上的條碼處往入口處的機器感應一下即可進場

感覺好像在坐捷運 感應一下就OK 很先進吧

首先看到庭院然後爬了一段樓梯

這是柏林最典型的出租民房 sorry~沒拍到這部分的照片

緊接著來到照片上這區介紹柏林歷史的影片 長達四分鐘

在245公分長的銀幕上呈現800年的歷史點滴



IMG_0005.JPG 


這個展廳以古老的紅磚呈現倉庫模樣 紅磚是當時典型的傳統建材

放在牆旁的麻袋和板條箱 裏面裝著水產品 木料 裸麥等

是當時柏林交易市場上的主要產品


導覽手冊這麼介紹~柏林的形成沒有具體的歷史文獻可考證

所以 1237年並不是柏林建城的年代 而是能證明柏林存在的最早年代

地面上四個不同的輪廓線記錄了這個城市經歷若干世紀不斷發展的歷程

當時在看這個展區時 只覺得地板這四圈很搶眼 整體感覺很有Feeling

中文導覽手冊上的文字看下來很饒口不太好理解 但多少對展區的內容能更了解




IMG_0011.JPG



在柏林最重要的三個宗教:天主教 猶太教 伊斯蘭教

而差異與包容是柏林宗教生活的主旨

這個大櫃子的每個抽屜都可以打開看

可以看到不同的宗教儀式文獻 有個抽屜還能聽到音樂 超有意思



IMG_0019.JPG 




這裡展示在18世紀普魯士帝國時期 軍隊是國家的主導力量

這裡展示的普魯士統治時期軍隊制服

每個看起來都好像皇家貴族 超帥氣



IMG_0033.JPG



同時也展示柏林各個時期的磁磚圖騰 

發現跟我一樣偏愛綠色耶~good!



IMG_0027.JPG 



19世紀工業革命迅速改變了柏林的城市面貌

大量的無產農民和土地擁有者聚集到這兒

此時化工 紡織 電子與機械為產的工業紛紛湧入

短時間內如siemens(建於1847年)與AEG(建於1886年)等如此的公司迅速發展

柏林成為歐洲最大且最有生機的經濟大都市之一



IMG_0045.JPG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展廳

戰爭期間大部分的柏林人被籠罩在悲傷和壓抑的情緒中

死於戰場的人數創下史前例的數目

儘管柏林沒有遭到空襲 但對他們來說是個充滿死亡與飢荒的時期

當時的糖 黃油 肉和其他食品都要憑票供應

1916~17年的冬天被稱為”甘藍菜的冬天”

成千上萬的柏林人在那個冬天靠社會食堂發放甘藍菜湯過活

展場的房間被設計成露台

由上往下看裏頭有好多十字架的墓地

看起來有點恐怖 因此跳過這區沒有拍照~SORRY



1920年代被稱為柏林最偉大的時期~現代神話黃金二零年代

魏瑪共和國是德國土地上所謂的第一個議會式民主政權

在這區有個小型電影院 放映著1920年後拍攝的電影

嘿~黑白電影現在看起來特別有感覺 內容也很有趣



這個時期開始使用電話 電報及廣播誕生

經歷戰爭時期的壓抑 柏林人紛紛到酒店 夜總會 咖啡廳等娛樂場所放鬆自己

從1919年起 婦女擁有了投票權 越來越多婦女投入工作

有了工作就能保持自己的經濟獨立性

許多現代女性穿上男裝 在公共場所抽煙

種種表現正代表女性意識抬頭的時代來臨



這區還滿大的 有不少時髦復古的新玩意

如相機 復古電扇 熨斗 電話 還有一台好大的復古車

完全能感受到那是個五光十色很歡樂的黃金二零年代





IMG_0065.JPG 



從1920年起 連接各個城區及其周邊的地鐵和鐵路擴張了柏林的城市範圍

汽車 火車 有軌電車替代了馬車主宰城市的大道

交通方式的改變不僅影響人的生活方式

也改變人們觀察城市環境的方式

柏林因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而更加繁榮

上面的照片是1920年代的柏林熱鬧街景

 

IMG_0078.JPG




接下來這個展區是一條由上通往地下的樓梯

記載從魏瑪共和國到國家社會主義專政的轉變

樓梯的設計映射當時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倒退



IMG_0084.JPG 



樓梯最上層的照片及海報顏色給人明亮輕快感

隨著樓梯而下顏色變得越來越暗

最後變成讓人不舒服的深灰色調

藉由視覺顏色的變化與樓梯往下的概念去感受政治文化的轉變 這個設計真的很棒




IMG_0092.JPG



這個場景是1933年5月10日發生在柏林歌劇院廣場的焚書事件

這事件導致政治局勢變得更加昏暗

這個楷梯上每本書的書背做的好立體

走在上頭真的能感受到當時燒了多少書

旁邊的書是真的 跟雷孟在這區玩了一會兒

因為用書做成的地板實在太有趣 又很逼真

往後走會看到1934年大清洗運動 1936年奧運會 1937年柏林700周年慶典活動照片

尤其是奧運會的舉辦 讓納粹政權贏得更多國際專注





IMG_0106.JPG



接著看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變成一堆瓦礫

人口由戰前400萬人變成230萬人 約有5萬人死於空襲

在照片上這個房間裏可以看到

老舊的椅子 破爛的床 鐵爐子 用紙糊的窗戶 這就是廢墟中的生活

看到這情景 只有一種感覺~戰爭真的好可怕哦





cats.jpg 




在柏林圍牆尚未建造之前

除了政治分裂 人們還是可以往返東西柏林之間

意味當時許多柏林人在城市的這邊生活 在城市的另一邊工作

照片是東西柏林的客廳擺設模樣

第一眼看上去 兩邊的房間擺設幾乎相同

但在西柏林的客廳有立體音響及電話

這些東西到八零年代時的東柏林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哦

照片左下是東柏林的客廳 看起來樸實典雅

右下則是西柏林的客廳 看起比較現代有錢

個人偏愛東柏林的東西 很典雅又有設計感




cats1.jpg




接著來到著名的柏林圍牆展區

1961年8月13日清晨 封鎖了通往西柏林的邊界

臨時的鐵絲網路障被高牆替代 這道牆不停被延長

最後成為真正不可逾越的邊界管制區


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在1989年11月9日是柏林人最偉大的一刻

前德國統一社會黨柏林市委書記~根特.沙波夫斯基在當時宣布了一項新旅行法

民主德國公民被允許"在沒有遞交關於本人出國目的和家成員生活狀況的書面資料下出國旅行"

屹立了28年柏林圍牆倒塌 兩德重歸統一 10月3日成為兩德的統一日 也就是德國國慶日


這個展場有許多關於圍牆的畫作 政治意味濃郁

看到K.Haring畫的Berlin Wall Angel曾出現在柏林圍牆上 讚

現場還有電腦可以回顧曾出現在柏林圍牆上的畫作 很有意思





IMG_0139.JPG 




東德的小綠人交通號誌果然也變成德國觀光景點之一

場內有一塊小綠人及小紅人拼貼而成的地板燈

紅綠色燈忽明忽暗 每次拍出來的照片感覺都不太一樣 好好玩






images_1284043734203_oldTimes.jpg
圖:現場玩E-CARD機器的第一張照片,完全可以感受還不熟機器~




原本以為一個小時就能把館內的部分看完

結果莫名地在裏頭晃了快兩個小時 意外覺得好有趣

為了趕每個整點的防核地下掩體(the Bunker)導覽行程 趕緊到門口集合



這個導覽行程是每小時整點從入口處出發

想參加導覽行程的人只要在門口集合即可

導覽最後梯次時間為晚上六點

每梯次有德文與英文解說兩團

哈~對我來說這兩團都差不多

但有中文導覽手冊寶典就夠了



images_1284043885781_soldier.jpg
圖:這是第二張E-CARD,有沒有覺得漸入佳進呢~哈!





在等待導覽的時間 雷孟同學發現一台有趣的機器

有英德兩種語言可選 依照它的指示步驟操作

選擇你想要的場景 把臉對著鏡頭做表情

嘿~自己的臉就會出現在館內經典場景中

拍好的照片 只要輸入email adress

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柏林故事館E-CARD"




images_1284046013921_trabant.jpg




個人實在太愛這張柏林故事館E-CARD 我整個好融入

真的很佩服德國人 想得出這種機器 實在太有趣了

當時跟雷孟玩得好開心 完全忘了拍照 再次SORRY啦~



IMG_0177.JPG



看完本人一系列搞笑照片

趕快進入防核輻射地下掩體(the Bunker)導覽行程

工作人員集合大家帶著我們來到場外

從照片這個入口往下走了三層樓吧!?

在入口處用德文解說這個防核輻射地下掩體的背景



Ku'damm Karree(庫達姆中心)建於70年代早期

在德國聯邦政府的安排下

中心擁有者同意在該建築下由政府建造一個防核輻射地下掩體

掩體由兩個防空洞組成 總共能容納3529人

由德國聯邦政府國防部監管並設計該地下掩體

1974年防核輻射地下掩體完工並可以使用

一旦有核武或生化武器攻擊

這裡仍然可安置市民做為防御使用

在完工25年後 防核輻射地下掩體於1999年1月24日成為"柏林故事館"的展覽一部分



防核輻射地下掩體分成兩個部分 但設計皆相同

在進入防核輻射地下掩體要通過四道閘門

裡頭為避難者提供帆布床用來睡覺與休息

男女盥洗室各兩套 兩個配有燒水鍋爐的集體廚房

兩個專為第一救助和緊急情況的衛生所及兩個備有47張床的醫務室

閘門的進出口由控制室操作

控制室同時也是訊息交流中心

備有一個可與外界聯絡的電話和掩體內部聯絡的電話

這裡有四個水箱約66萬6千多加侖的飲用水

在供水被切斷情況下 有備用的抽水機可以使用

這樣抽取的水是"非飲用水"

直到淨化系統清除水裡的含鐵物質後才能飲用

空氣過濾系統把空氣抽入一個停車場連接的管道裡

這些空氣在循環回地下掩體之前會經過沙粒過濾器和活性炭過濾器

兩種過濾一起使用 可以淨化被核輻射或生化武器污染的空氣

在全城電力短缺的情況下

這裡的緊急發電機能夠供應掩體裡必要的電力

185馬力的柴油發電機可以保證照明和換氣扇的工作用電

防核輻射地下掩體的所有求生設備只能維持14天

過了這個期限 所有的人必須從這裡撤離


以上是防核輻射地下掩體的導覽介紹

聽說在德國有不少這樣的防核輻射地下掩體

阿朵仔在這方面比我們有居安思危的前瞻性

跟著工作人員到防核輻射地下掩體的每一區

看到單人床超小的 很難想像大塊頭的外國佬要怎麼睡啊

我想是空間有限 希望可以容納更多人而如此設計吧

裏頭有燈的地方不多 整個氣氛真的很地下室

很抱歉各位 在那兒並沒有拍任何照片 因為真的太暗了

加上那兒真的讓人有感受到避難的氣息 完全沒想到拍照這件事

因為我整個很投入看著中文導覽

想像真的聽懂他在說什麼 演得很認真 哈~



IMG_0191.JPG



從柏林故事館出來已經快六點囉

眼看時間還早天也還沒黑 決定在附近亂晃

沿著Uhlandstraße往U-Bahn Hohenzollerplatz站方向走

邊走邊看有什麼好吃的餐廳可以當晚餐

首先來到這條巴黎街 聽起來好浪漫耶

柏林的街道名字很有趣 除了用人名 地名

像無辜家附近的一條街就叫星期天街 很妙


最後就在Uhlandstraße的一家餐廳吃晚飯

雷孟點了他愛的海鮮pizza 超級大份量 還打包回家

我點的義大利麵很實在 認真吃完後還嗑了pizza呢

在這兒真的是食慾好到不行 胃口大開 吃吃吃啊~





IMG_0208.JPG



跟雷孟同學吃完晚餐即各自回家

因為吃得好飽需要走路消化一下

加上這麼晚還一個人再外頭晃

把握機會夜拍柏林動物園站街景

照片是位於舊建築的H&M女生專門店

晚上的動物園站感覺與白天差好多哦


IMG_0848.JPG 



這座像廢墟般的教堂 過去是西柏林的精神地標

建於19世紀末的威廉一世紀念教堂

在落成不到50年就在1943年的大轟炸中毁壞

戰後打算籌建新教堂 原本要將舊教堂完全拆除

但柏林市民強力抗爭 最後才得以被轟炸過的殘破樣貌矗立於原地

新教堂的興建計畫也以融入舊教堂為考量

這坐教堂在這兒超搶眼 你很難不發現它

之前到這兒只拍到白天的景像

教堂內可以參觀 但本人從來沒進去過

因為到這兒只有一個目的~SHOPPING

一心只想逛街壓根兒沒想到要進去瞧瞧

看接下來有沒有時間囉~~~哈!!



IMG_0213.JPG



不懂歐洲的天空怎麼可以這麼藍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晚上八點

天空還沒有全部變黑 這個藍好飽和 我喜歡~

只是夜拍要有好相機 拍出來的照片才不會全黑麻麻的



這是第一次這麼晚一個人走在柏林的街上

夜晚的柏林跟白天的氛圍真的真的大不同

今天上了一堂超充實的歷史課 在柏林故事館玩得很開心~哈


THE STORY of BERLIN柏林故事館 怎麼走?


Kurfürstendamm 207-208,10719 Berlin

搭U1至Uhlandstraße站 沿Kurfürstendamm西行即達



檢視較大的地圖











‧覺得文章不錯請給我一個『讚』作為鼓勵喔!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g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